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的标志性符号,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更是一个艺术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合作精神。
奥运会会徽通常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举办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风格。例如:
奥运会会徽也是举办国文化的一面镜子,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例如:
奥运会会徽不仅仅是举办国的标志,更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象征。它传递着和平、团结和友谊的信息,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奥运会会徽是一个艺术、文化和国际合作的交汇点。它不仅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品。通过奥运会会徽,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文化魅力,感受国际合作的力量,共同为一个和平、友好的世界而努力。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希望通过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历经三轮遴选,联想集团最终从全球388个设计公司和机构中脱颖而出,赢得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者。 而那支融汇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祥云”火炬,将通过数万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一并展示给全世界数十亿热切期盼的观众。 缘起联想与北京奥运设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2年。 当时联想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徽的设计竞标,以篆刻印章呈现出的“北”字,以一字之差与“中国印”的荣耀擦肩而过。 而奥运精神却一直点亮着每一位联想人的梦想与激情。 2005年10月26日,联想全球创新设计中心正式将《奥运火炬设计申请》传真发往北京奥组委,开始了长达一年“痛并快乐着”的火炬设计之旅。 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的,是34位屡获国际大奖,具有国际一流视野,同时对中国文化无比热爱的设计人,是一支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十大学科专业,融合中国、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新西兰和意大利五国文化背景的精英团队。 诞生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的联想全球创新设计中心半年总结会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头脑风暴。 奥运的热情映染了87张年轻的面孔。 在五种语言的交流和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中,一张张充满创意、灵气的火炬草图跃然纸上。 如意!长城!风筝!竹!云!……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和呈现,承载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纸张和传承渊远中华文化的“卷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个高高擎起的纸卷成为了后来北京奥运火炬的雏形。 一个月后,历经不断的提案、阐述、讨论和严格的内部评审,长城、凤凰和祥云,成为联想最终参加初选、呈现给北京奥组委的三大设计方案。 在这个不断挖掘代表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最佳交汇点的过程中,联想设计人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不断探索,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图纹、色彩、造型,还有寓于人与人传递中的人文关怀。 祥云设计方案的胜利入选9强,鼓舞了每一个为火炬设计倾注了心血和关注的联想人。 面对祥云的再次参选和模型试制,基于与联想PC同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质量和工艺控制流程,联想火炬设计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对火炬设计和制造细节上的刻苦钻研,每时每刻完善着祥云,不惜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工艺的实现,穿梭于辽阔的国土。 最终,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祥云”诞生,从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华夏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到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无一不折射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造型与理念“祥云”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祥云”火炬的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 而整体简约而生动的造型曲面,也结合了中国四大发明”纸”,在受力变形后的韧性和张力感。 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符号,云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和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贯穿在“祥云”火炬设计中的云纹元素,还被运用于火炬底部进气口和火炬口的基本形状设计上,并通过象征传递文明的优美卷轴,幻化成整个火炬的造型,与火炬上部的云纹交相呼应,使“祥云”理念浑然一体。 在颜色的选择上,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而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自信,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也使中国漆红成为了历史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祥云火炬的中国漆红,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的一致。 火炬的主题性颜色为漆红,亮银底色下红色祥云图纹从炬身正中部向上升腾,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 而正中部的融合设计,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持中。 这一哲学理念也被运用于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创作中,例如紫禁城便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科技除了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火炬的制造更是高科技的结晶。 为了将祥云火炬打造成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联想集团的工艺专家、材料专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倾囊献策,不分昼夜为每个细节劳顿奔波、激烈争论,最终攻克难题。 高精细外表面处理、符合人体学的弯面、薄壁的封闭筒、双着色的立体图纹……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工艺组合和苛刻要求,经过一个又一个彻夜奋战,火炬设计团队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难关:薄壁的金属,强度、厚度和精度,安全性,原料系统的配合,颜色和图纹的实现……如何在火炬和手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如何使火炬握柄具有最自然的手感?联想设计团队找到一个创新的解决办法——用橡胶漆喷涂包裹整个“祥云”,从而赋予“祥云”更好的柔软度和温和感。 当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时候,那感觉宛如在与同伴握手。 橡胶漆曾用于艺术品和手工业制造,用于奥林匹克火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火炬的外壳采用炫亮的铝合金,长72Omm 、截面宽50mm *40mm ,重量却仅为985克。 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祥云”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 为了打造最完美的造型和图纹,百般试验、仔细打磨,联想设计团队终于创造出了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立体蚀纹雕刻,双色氧化着色,金属表面高触感橡胶漆喷涂等多种创新工艺,使“祥云”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经验,联想集团的设计团队终于成功地将技术革新与文化内涵融汇到火炬的设计中。 联想集团除在电脑界独占鳌头外,对于其它领域也可提供顶尖的自主创新设计支持——祥云火炬的设计正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附录1:火炬参选历程/火炬设计历程1. 接受邀请:2005年9月,曾参加北京奥运徽章设计的联创新设计中心接到来自北京市科委的奥运火炬设计传真邀请;2. 集思广益:2005年11月,联想全球创新设计中心87名员工全民头脑风暴,“祥云”的雏形出现;3. 团队搭建:2005年12月6日,奥运火炬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启动,北京奥组委正式向联想发出邀请函,联想34人火炬设计团队成立,汇聚10个专业,跨越5种语言;4. 方案成型:2005年12月22日,设计团队跟踪九个方案,经过提案、阐述、讨论,和专业的评审,最终确立了三个方向:长城、凤凰、祥云。 定位:祥云-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演绎;长城-强调时尚感;凤凰-强调高科技;5. 方案初选:2006年3月16日,联想长城、凤凰、祥云三个方案参加初选,火炬方案“祥云”以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与奥运主景观的完美契合,从来自全球的388个参选方案中进入九强,排在第一;6. 试制模型:联想将整个火炬设计团队分工为云纹设计团队、设计调整团队和工艺实现团队,调整云纹设计和造型工艺,攻克多个科技难关,仅用两周时间,试制成功参加九进四复评的火炬模型;7. 方案复选:2006年5月13日,参加复选,试制成功的第一个“祥云”模型从九强中以第一的成绩进入四强;8. 方案终选:联想从高层到设计人员,精心准备,同时进行第二次模型试制。 2006年6月30日,终审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亲自到场并做陈述,创作总指导姚映佳做设计方案介绍,试制成功的第二个“祥云”以最好的呈现效果、最优异的功能、最贴切的理念博得评委高票通过,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9. 火炬工程化:2006年11月30日,完成火炬外观设计和内部燃气技术的协调配和完善过程,新的“祥云”样品提交到北京奥组委。 12月16日火炬正式通过技术验收,火炬工程化有了阶段性成果,联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及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正式向奥组委递交火炬;10. 火炬扩展设计:2006年10月,联想以“宫灯/鼎盛/携手/汉唐/吉祥如意”的全套扩展设计方案通过了火种灯、展示台、适配器和包装的设计。 11月,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文化,动感、现代、锥足、圆腹、直耳圆鼎的圣火台,带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圆满”跃然而出。 附录2:技术细节/步骤说明在技术层面上,火炬的制造完成了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保持色彩的纯度、亮度及云纹线条精确度的基础上,做到红色和银色并置却不相互渗透。 工作人员在高质量的抛光铝面上制作云纹,从而在底色和祥云图案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在上色之前,即使最细微的瑕疵也被打磨平整。 打磨之后,首先给整个火炬覆上银色,并用特别的胶水轻薄地覆盖。 设计者随后在胶水层表面覆上刻有云纹图案的胶片,下一个步骤便是利用光在涂底的火炬上刻蚀精美的云纹——这个过程类似于现代摄影,光透过胶片的透明部分使胶水凝固在银色涂层的表面,而胶片上刻有云纹的部分阻挡了光的进入,从而使云纹下的胶水避免凝结。 接下去便是需要小心地移去胶片并用水洗去胶水未凝结的部分,也就是呈云纹状的部分。 随后,联想设计团队的成员利用复杂的化学技术将云纹部分的银色涂层腐蚀掉并细化表面,然后再氧化着色,覆上中国传统的漆红色——完美精致的红色祥云图案至此大功告成,这个缓慢而又缜密的过程可确保不会出现“跑色”及“褪色”的问题。 然后,在火炬的把手部分涂上红色的传统漆色与橡胶漆的混合物。 握柄的起始处始于炬身的正中央,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希望通过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历经三轮遴选,联想集团最终从全球388个设计公司和机构中脱颖而出,赢得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单位。 而那支融汇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将通过数万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一并展示给全世界数十亿热切期盼的观众。 缘起联想与北京奥运设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2年。 当时联想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徽的设计竞标,篆刻印章呈现出的“北”字,深厚的设计功底给北京奥组委和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奥运精神也一直点亮着每一位联想人的梦想与激情。 2005年10月26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正式将《奥运火炬设计申请》传真发往北京奥组委,开始了长达一年“痛并快乐着”的火炬设计之旅。 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的,是34位屡获国际大奖,具有国际一流视野,同时对中国文化无比热爱的设计人,是一支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十大学科专业的精英团队。 诞生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半年总结会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头脑风暴。 奥运的热情映染了87张年轻的面孔。 在五种语言的交流和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中,一张张充满创意、灵气的火炬草图跃然纸上。 如意!长城!风筝!竹!云!……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和呈现,承载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纸张和传承渊远中华文化的“卷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个高高擎起的纸卷成为了后来北京奥运火炬的雏形。 一个月后,历经不断的提案、阐述、讨论和严格的内部评审,长城、凤凰和祥云,成为联想最终参加初选、呈现给北京奥组委的三大设计方案。 在这个不断挖掘代表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最佳交汇点的过程中,联想设计人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不断探索,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图纹、色彩、造型,还有寓于人与人传递中的人文关怀。 “祥云”设计方案的胜利入选9强,鼓舞了每一个为火炬设计倾注了心血和关注的联想人。 面对祥云的再次参选和模型试制,基于与联想PC同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质量和工艺控制流程,联想火炬设计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对火炬设计和制造细节上的刻苦钻研,每时每刻完善着祥云,不惜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工艺的实现,穿梭于辽阔的国土。 最终,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祥云”诞生,从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华夏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到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无一不折射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造型与理念“祥云”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祥云”火炬的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 而整体简约而生动的造型曲面,也结合了中国四大发明”纸”,在受力变形后的韧性和张力感。 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符号,云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和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贯穿在火炬设计中的云纹元素,还被运用于火炬底部进气口和火炬口的基本形状设计上,并通过象征传递文明的优美卷轴,幻化成整个火炬的造型,与火炬上部的云纹交相呼应,使“祥云”理念浑然一体。 在颜色的选择上,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而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自信,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也使中国漆红成为了历史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祥云火炬的中国漆红,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的一致。 红色的祥云图纹精雕细琢在银色的基底上,从炬身正中部向上升腾,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 而正中部的融合设计,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持中。 这一哲学理念也被运用于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创作中,例如紫禁城便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科技除了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火炬的制造更是高科技的结晶。 为了将祥云火炬打造成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联想集团的工艺专家、材料专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倾囊献策,不分昼夜为每个细节劳顿奔波、激烈争论,最终攻克难题。 高精细外表面处理、符合人体学的弯面、薄壁的封闭筒、双着色的立体图纹……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工艺组合和苛刻要求,经过一个又一个彻夜奋战,火炬设计团队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难关:薄壁的金属,强度、厚度和精度,安全性,原料系统的配合,颜色和图纹的实现……如何在火炬和手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如何使火炬握柄具有最自然的手感?联想设计团队找到一个创新的解决办法——用橡胶漆喷涂包裹整个“祥云”,从而赋予“祥云”更好的柔软度和温和感。 当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时候,那感觉宛如在与同伴握手。 橡胶漆曾用于艺术品和手工业制造,用于奥林匹克火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火炬的外壳采用铝合金,长72Omm 、重量985克。 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 为了打造最完美的造型和图纹,百般试验、仔细打磨,联想设计团队终于创造出了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立体蚀纹雕刻,双色氧化着色,金属表面高触感橡胶漆喷涂等多种创新工艺,使北京奥运会火炬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经验,联想集团的设计团队终于成功地将技术革新与文化内涵融汇到火炬的设计中。 联想集团除在电脑界独占鳌头外,对于其它领域也可提供顶尖的自主创新设计支持——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正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附录1:火炬参选历程/火炬设计历程1. 接受邀请:2005年9月,曾参加北京奥运徽章设计的联创新设计中心接到来自北京市科委的奥运火炬设计传真邀请;2. 集思广益:2005年11月,联想创新设计中心87名员工全民头脑风暴,“祥云”的雏形出现;3. 团队搭建:2005年12月6日,奥运火炬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启动,北京奥组委正式向联想发出邀请函,联想34人火炬设计团队成立,汇聚10个专业;4. 方案成型:2005年12月22日,设计团队跟踪九个方案,经过提案、阐述、讨论,和专业的评审,最终确立了三个方向:长城、凤凰、祥云。 定位:祥云-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演绎;长城-强调时尚感;凤凰-强调高科技; 5. 方案初选:2006年3月16日,联想长城、凤凰、祥云三个方案参加初选,火炬方案“祥云”以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与奥运主景观的完美契合,从来自全球的388个参选方案中进入九强;6. 试制模型:联想将整个火炬设计团队分工为云纹设计团队、设计调整团队和工艺实现团队,调整云纹设计和造型工艺,攻克多个科技难关,仅用两周时间,试制成功参加九进四复评的火炬模型;7. 方案复选:2006年5月13日,参加复选,试制成功的第一个“祥云”模型进入四强;8. 方案终选:联想从高层到设计人员,精心准备,同时进行第二次模型试制。 2006年6月30日,终审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亲自到场并做陈述,创作总指导姚映佳做设计方案介绍,试制成功的第二个“祥云”以最好的呈现效果、最优异的功能、最贴切的理念博得评委高票通过,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9. 火炬工程化:2006年11月30日,完成火炬外观设计和内部燃气技术的协调配和完善过程,新的“祥云”样品提交到北京奥组委。 12月16日火炬正式通过技术验收,火炬工程化有了阶段性成果。 12月21日,联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及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正式向奥组委递交火炬;10. 火炬扩展设计:2006年10月,联想以“宫灯/鼎盛/携手/汉唐/吉祥如意”的全套扩展设计方案通过了火种灯、展示台、适配器和包装的设计。 附录2:技术细节/步骤说明在技术层面上,火炬的制造完成了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保持色彩的纯度、亮度及云纹线条精确度的基础上,做到红色和银色并置却不相互渗透。 工作人员在高质量的抛光铝面上制作云纹,从而在底色和祥云图案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在上色之前,即使最细微的瑕疵也被打磨平整。 打磨之后,首先给整个火炬覆上银色,并用特别的胶水轻薄地覆盖。 设计者随后在胶水层表面覆上刻有云纹图案的胶片,下一个步骤便是利用光在涂底的火炬上刻蚀精美的云纹——这个过程类似于现代摄影,光透过胶片的透明部分使胶水凝固在银色涂层的表面,而胶片上刻有云纹的部分阻挡了光的进入,从而使云纹下的胶水避免凝结。 接下去便是需要小心地移去胶片并用水洗去胶水未凝结的部分,也就是呈云纹状的部分。 随后,联想设计团队的成员利用复杂的化学技术将云纹部分的银色涂层腐蚀掉并细化表面,然后再氧化着色,覆上中国传统的漆红色——完美精致的红色祥云图案至此大功告成,这个缓慢而又缜密的过程可确保不会出现“跑色”及“褪色”的问题。 然后,在火炬的把手部分涂上红色的传统漆色与橡胶漆的混合物。 握柄的起始处始于炬身的正中央,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希望通过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历经三轮遴选,联想集团最终从全球388个设计公司和机构中脱颖而出,赢得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单位。 而那支融汇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将通过数万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一并展示给全世界数十亿热切期盼的观众。 缘起 联想与北京奥运设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2年。 当时联想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徽的设计竞标,篆刻印章呈现出的“北”字,深厚的设计功底给北京奥组委和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奥运精神也一直点亮着每一位联想人的梦想与激情。 2005年10月26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正式将《奥运火炬设计申请》传真发往北京奥组委,开始了长达一年“痛并快乐着”的火炬设计之旅。 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的,是34位屡获国际大奖,具有国际一流视野,同时对中国文化无比热爱的设计人,是一支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十大学科专业的精英团队。 诞生 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半年总结会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头脑风暴。 奥运的热情映染了87张年轻的面孔。 在五种语言的交流和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中,一张张充满创意、灵气的火炬草图跃然纸上。 如意!长城!风筝!竹!云!……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和呈现,承载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纸张和传承渊远中华文化的“卷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个高高擎起的纸卷成为了后来北京奥运火炬的雏形。 一个月后,历经不断的提案、阐述、讨论和严格的内部评审,长城、凤凰和祥云,成为联想最终参加初选、呈现给北京奥组委的三大设计方案。 在这个不断挖掘代表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最佳交汇点的过程中,联想设计人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不断探索,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图纹、色彩、造型,还有寓于人与人传递中的人文关怀。 “祥云”设计方案的胜利入选9强,鼓舞了每一个为火炬设计倾注了心血和关注的联想人。 面对祥云的再次参选和模型试制,基于与联想PC同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质量和工艺控制流程,联想火炬设计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对火炬设计和制造细节上的刻苦钻研,每时每刻完善着祥云,不惜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工艺的实现,穿梭于辽阔的国土。 最终,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祥云”诞生,从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华夏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到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无一不折射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造型与理念 “祥云”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祥云”火炬的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 而整体简约而生动的造型曲面,也结合了中国四大发明”纸”,在受力变形后的韧性和张力感。 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符号,云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和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贯穿在火炬设计中的云纹元素,还被运用于火炬底部进气口和火炬口的基本形状设计上,并通过象征传递文明的优美卷轴,幻化成整个火炬的造型,与火炬上部的云纹交相呼应,使“祥云”理念浑然一体。 在颜色的选择上,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而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自信,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也使中国漆红成为了历史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祥云火炬的中国漆红,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的一致。 红色的祥云图纹精雕细琢在银色的基底上,从炬身正中部向上升腾,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 而正中部的融合设计,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持中。 这一哲学理念也被运用于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创作中,例如紫禁城便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科技 除了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火炬的制造更是高科技的结晶。 为了将祥云火炬打造成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联想集团的工艺专家、材料专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倾囊献策,不分昼夜为每个细节劳顿奔波、激烈争论,最终攻克难题。 高精细外表面处理、符合人体学的弯面、薄壁的封闭筒、双着色的立体图纹……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工艺组合和苛刻要求,经过一个又一个彻夜奋战,火炬设计团队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难关:薄壁的金属,强度、厚度和精度,安全性,原料系统的配合,颜色和图纹的实现…… 如何在火炬和手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如何使火炬握柄具有最自然的手感?联想设计团队找到一个创新的解决办法——用橡胶漆喷涂包裹整个“祥云”,从而赋予“祥云”更好的柔软度和温和感。 当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时候,那感觉宛如在与同伴握手。 橡胶漆曾用于艺术品和手工业制造,用于奥林匹克火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火炬的外壳采用铝合金,长72Omm 、重量985克。 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 为了打造最完美的造型和图纹,百般试验、仔细打磨,联想设计团队终于创造出了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立体蚀纹雕刻,双色氧化着色,金属表面高触感橡胶漆喷涂等多种创新工艺,使北京奥运会火炬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经验,联想集团的设计团队终于成功地将技术革新与文化内涵融汇到火炬的设计中。 联想集团除在电脑界独占鳌头外,对于其它领域也可提供顶尖的自主创新设计支持——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正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附录1:火炬参选历程/火炬设计历程 1. 接受邀请:2005年9月,曾参加北京奥运徽章设计的联创新设计中心接到来自北京市科委的奥运火炬设计传真邀请; 2. 集思广益:2005年11月,联想创新设计中心87名员工全民头脑风暴,“祥云”的雏形出现; 3. 团队搭建:2005年12月6日,奥运火炬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启动,北京奥组委正式向联想发出邀请函,联想34人火炬设计团队成立,汇聚10个专业; 4. 方案成型:2005年12月22日,设计团队跟踪九个方案,经过提案、阐述、讨论,和专业的评审,最终确立了三个方向:长城、凤凰、祥云。 定位:祥云-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演绎;长城-强调时尚感;凤凰-强调高科技;5. 方案初选:2006年3月16日,联想长城、凤凰、祥云三个方案参加初选,火炬方案“祥云”以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与奥运主景观的完美契合,从来自全球的388个参选方案中进入九强; 6. 试制模型:联想将整个火炬设计团队分工为云纹设计团队、设计调整团队和工艺实现团队,调整云纹设计和造型工艺,攻克多个科技难关,仅用两周时间,试制成功参加九进四复评的火炬模型; 7. 方案复选:2006年5月13日,参加复选,试制成功的第一个“祥云”模型进入四强; 8. 方案终选:联想从高层到设计人员,精心准备,同时进行第二次模型试制。 2006年6月30日,终审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亲自到场并做陈述,创作总指导姚映佳做设计方案介绍,试制成功的第二个“祥云”以最好的呈现效果、最优异的功能、最贴切的理念博得评委高票通过,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9. 火炬工程化:2006年11月30日,完成火炬外观设计和内部燃气技术的协调配和完善过程,新的“祥云”样品提交到北京奥组委。 12月16日火炬正式通过技术验收,火炬工程化有了阶段性成果。 12月21日,联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及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正式向奥组委递交火炬; 10. 火炬扩展设计:2006年10月,联想以“宫灯/鼎盛/携手/汉唐/吉祥如意”的全套扩展设计方案通过了火种灯、展示台、适配器和包装的设计。 附录2:技术细节/步骤说明 在技术层面上,火炬的制造完成了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保持色彩的纯度、亮度及云纹线条精确度的基础上,做到红色和银色并置却不相互渗透。 工作人员在高质量的抛光铝面上制作云纹,从而在底色和祥云图案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在上色之前,即使最细微的瑕疵也被打磨平整。 打磨之后,首先给整个火炬覆上银色,并用特别的胶水轻薄地覆盖。 设计者随后在胶水层表面覆上刻有云纹图案的胶片,下一个步骤便是利用光在涂底的火炬上刻蚀精美的云纹——这个过程类似于现代摄影,光透过胶片的透明部分使胶水凝固在银色涂层的表面,而胶片上刻有云纹的部分阻挡了光的进入,从而使云纹下的胶水避免凝结。 接下去便是需要小心地移去胶片并用水洗去胶水未凝结的部分,也就是呈云纹状的部分。 随后,联想设计团队的成员利用复杂的化学技术将云纹部分的银色涂层腐蚀掉并细化表面,然后再氧化着色,覆上中国传统的漆红色——完美精致的红色祥云图案至此大功告成,这个缓慢而又缜密的过程可确保不会出现“跑色”及“褪色”的问题。 然后,在火炬的把手部分涂上红色的传统漆色与橡胶漆的混合物。 握柄的起始处始于炬身的正中央,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